2大维度、10项对比,抖音VS快手广告主该怎么选
来源:卡思数据 作者:卡思数据 时间:2019-5-27 阅读:
从爆款发酵的时间周期来看,你的内容能否成为爆款的周期在24小时-7天以内。
再来看看快手的流量分发逻辑:
与抖音截然不同,快手在运营中,平台身份相对“隐形”,流量分发如同去中心化的“市场经济”。
快手会尽量弱化自己对平台的管控,基于用户社交关注和兴趣调控流量分发。你发布的视频内容,关注你的用户看到的几率会比较大,这个概率卡思数据统计的是,大概有3成到4成的机会,甚至更高。这是因为快手优先基于社交关系和用户兴趣来调控流量分发,主打推荐的内容也是“关注页”的内容。
快手流量分发逻辑图示
但是,相比内容的优质性,快手也注重内容发布的时效性。在快手上一条视频能否成为爆款,24小时内用户的互动反馈是极为关键的。
快手弱运营管控决定了平台内容的参差不齐,用户沉浸式体验相对抖音要弱,瀑布流式的内容呈现增加了用户跳出的机会,整体来说,也会影响到商业变现效率。但是它的优势是,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直播或者段子,反复与所关注的粉丝“链接”,加深粉丝与所关注KOL的粘性,这也是“老铁经济”诞生的基础。
这也启示我们,在快手做内容要有耐心,相比较抖音,通过爆款去增粉,难度会大很多。但是你也会基于这种算法收获更多忠实的粉丝。
总结来说,抖音是中央集权式的流量分发,易于打造爆款,粉丝获取效率要大于快手,更便于帮助机构和品牌沉淀私域流量(即:粉丝)。快手是基于社交+兴趣进行内容推荐,先社交再兴趣,社交信任流量大于抖音,更利于帮助机构和品牌沟通私域流量,沟通越深,信任越强,离转化的路径也就更短,这也就是快手电商直播火热,将商业变现的重心放在电商而非广告的底层基础。
3、平台商业化对比:
在商业化进程中,抖音和快手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:抖音一直在积极布局商业化之路,而快手相比之下则显得比较佛系,“小动作”不少,但整体进程缓慢。
具体来看,抖音去年主要围绕蓝V、星图和信息流三个产品在商业化道路上进行了调整和布局。
首先,围绕蓝V上线了POI、快闪店、购物车、小程序等营销工具,近期还推出了“商家”功能。这些举措能够帮助抖音在服务好大客户的同时,吸引到中小型、本地商户的合作,让抖音品牌合作的空间更加广泛。
星图方面,9月3号星图正式上线以来,经过了减少平台抽佣、降低红人入驻门槛、放开购物车权限等调整,其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红人能够基于电商实现自身营收,同时满足广告主商品转化的要求。
信息流方面,推出DTV、TopView等产品,其目的是兼顾用户与品牌双重体验,毕竟无损用户体验的营销更受用户欢迎。
上篇:
下篇: